作者/风仕
在上一期讲了中心静脉置管术全攻略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期主要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简版操作步骤(书写操作记录)
患者取平卧位,肩下垫薄枕,肩外展,将患者头转向对侧。选取右侧锁骨中外(内)1/3交点的锁骨下1cm内为穿刺点,针与锁骨呈35º-40º角,穿刺方向由为针尖与同侧胸锁关节与额平面呈35º-40º角。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确定插入导管长度。采用 5ml 的 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少量生理盐水,接防逆棒穿刺针。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然后缓慢连注射器一起拔出穿刺针。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4-16cm。拔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缝合固定导管,消毒穿刺点,贴透明敷贴。操作者:XXX医师。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步骤
1.患者准备:首先确定符合适应症,然后进行术前谈话、取得知情同意、争取患者配合,必要时要求患者清洁穿刺部位。
2.操作者准备:排查禁忌症、筛查置管困难情况、做好洗手、穿衣、戴帽及配合者准备。
3.物品准备: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包一个(包含无菌手套、穿刺针、扩皮器、导丝、导管、5ml注射器、孔巾、刀片),2%利多卡因、5-10ml注射器、250~500U/ml(2~4mg/ml)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针、扩皮器及导管、碘伏或其它消毒液、无菌手术衣、口罩、帽子。
4.体位准备:常规平卧位,病号服折叠条状垫于患者两侧肩胛骨之间,头后仰偏向对侧,同侧上臂外展。
5.消毒:术者穿无菌衣,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以穿刺部位为中心,局部皮肤以碘伏或其它消毒液消毒15cm以上范围,待干。
6.铺巾:消毒后铺无菌单,铺巾时应以无菌巾覆盖患者全身,只暴露操作部位。注意按照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感染风险。
7.局部麻醉: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溶液局部麻醉,必要时予全身静脉麻醉。
8.穿刺点的选择(定点):
穿刺点的选择和穿刺方向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穿刺成功与否,但是患者的体型、体位、肩位等变化会影响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基本是以锁骨为体表标志的,有中点、中内1/3和中外1/3三个基点,然后因人而异采用下移和内外移动穿刺点。
根据穿刺点位置不同分为锁骨上入路和锁骨下入路两种。
锁骨上入路:病人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并挺露锁骨上窝。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
锁骨下入路:最常见,两个常用皮肤插管部位之一:在锁骨内侧和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低于锁骨 1 至 2 厘米,或在中点仅低于锁骨。针沿冠状(额状)平面向内侧推进 - 锁骨下缘- 朝向胸骨切迹。在第一个部位,下面的第一根肋骨可以防止气胸。在第二个部位(锁骨中点),需要较少的努力来保持使针头保持在冠状平面的浅插入角度。
与左侧相比,右侧锁骨下插管有时更受欢迎,因为它避开了胸导管,并且右侧胸膜顶点低于左侧。有时首选左插管(尤其是肺动脉导管插入术),因为它提供了一条直达上腔静脉的直接、角度较小的路径,减少了颈内静脉导管插入错误的机会。
9.穿刺:注意进针方向、角度和速度
锁骨上入路法:
进针方向: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针干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角,在冠状面针干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指向胸锁关节前进,通常进针1.5~2.0cm即可进入静脉。
在进针过程中针尖实际上是离开锁骨下动脉与胸膜,而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膜中行进,因此安全性可有保证。
锁骨下入路法(最常用):
进针方向: 将最靠近床头的食指尖放在胸骨切迹上,将拇指放在锁骨的中点。将手术用针(局部麻醉针、取针针和导引针)在紧靠锁骨中点下方(或在锁骨内侧和中三分之一的交界处下方 1 至 2 厘米处)以一个小角度插入皮肤,并且——绕过锁骨下方——瞄准胸骨切迹(即是针方向指向食指尖)。
您可能需要在针头插入点侧面的皮肤上向下推,以保持注射器和针头所需的几乎水平的方向。
注意:个人的经验更倾向于锁骨中外1/3处(即使锁骨外转角处),因中点、中内1/3处很容易触碰到锁骨(尤其是锁骨很大的患者)。假如进针几次没穿中血管,那就要换一下进针点,软件定制开发因为每个人血管解剖位置有所差异,一般是往锁骨外一点,但是太向锁骨外很容易穿中动脉,所以如果第一种传中动脉,第二种就要往锁骨靠里面一点了。
10.区分动静脉:
进针过程中边进针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回抽到血液后表示血管穿刺成功,但是要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如不能确定是否为静脉,可拔出注射器,保留针头,观察血液流出速度。如血液喷射状,或呈鲜红色,可能误穿动脉, 应立即退出穿刺针,局部至少需压迫10分钟以上,近期同侧不宜再穿刺。
观色法
静脉血暗红,动脉血较鲜红。使用此法时,患者若吸入高浓度氧气或贫血严重,易使静脉血也偏鲜红,增加观色判断误差;同理,若患者氧合差或血色素极低,易使动脉血偏暗红。
测压法
将测压针插入穿刺针尾部,如未见搏动性出血,提示静脉可能性大,但严重休克致动脉压极低时,即使误穿动脉也可无搏动性出血;插入测压针,如有血液溢出提示动脉可能性大,需注意,部分静脉压较高者也会出现血液溢出。以上方法不易判断时,使用输液法判断动静脉。输液法
使用生理盐水输液,插入输液后,滴注通畅,提示为静脉。插入输液后,滴注停止甚至血液反流,提示为动脉。
11.置入导丝:
穿刺成功后,确定为静脉血后,保持穿刺针固定,置入导丝,注意导丝头端与针尖方向一致;缓慢放置,遇阻力,停下检查,宁可退回重进。
穿刺针的导丝置入不应超过2格即20cm,穿刺套管+穿刺针的导丝不应超过3格即30cm。
12.扩皮: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小尖刀侧切小口。
13.置入导管:将导管沿导丝置入颈内静脉,置入深度一般为 14~16cm。应先固定导丝近端,防止导丝进入过深,并缓慢置入导管,直至导丝能伸出导管尾端;再固定导丝尾端,防止导丝置入血管内,边进导管边退导丝。
14固定导管:
沿导丝置导管后拔出导丝,回抽血判断导管是否通畅,稀肝素水封管,缝合固定,再以敷料覆盖包扎。
15.术后处理:
(1)推荐置管后行胸部 X 线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困难、血肿等并发症。
(3)记录导管置入的深度、时间等信息。
(4)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更换敷料,冲管、封管等。
发布于: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