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阿姨觅食记
关注
2024-11-05 15:16:00 | 10.8万
宁波章水镇樟村切面以天然晒干、口感薄滑著称,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遗,传承人桂亚芬坚持40多年。
在海曙区章水镇,只要天气晴朗,每天上午九十点到下午三四点之间,大盘大盘的切面晾晒在章溪河畔。
青山绿水间,美食美景互相映衬,妥妥的大片既视感,是个极好的打卡地。
天然晒干的面条,自带阳光、自然的气息。
这就是很多宁波人爱吃的,又薄又滑的樟村切面,做炒面和汤面都好吃。
这碗海鲜烧切面,鱼、虾、贝壳有点多,面条都被盖住了。
章水镇朱梅村一棵大樟树对面的“章溪人家”,就是以切面好吃出名的樟村面条店。
到了休息日,小店更热闹,很多宁波人开车去买面。
切面采用半手工制作
小店后面的面条工坊,有一条生产线,上好的面粉经机压后源源不断制成“面”布,再机械切割成面条。
接下来就全是手工活了。机切面条手工盘成饼状,放入蒸笼开始蒸煮。
午后,斜阳照入,飘出暖暖的烟火气。
五六分钟即可蒸熟,碱水面色泽转为淡淡的碱水黄。
随后,各种面条被晾晒在作坊后面的章溪河边上。
夏季阳光猛烈,上午开始晒,下午四点就已经干透。
到了秋冬,光照强度减弱,不过空气干燥,户外晾晒,需要一天多时间。
遇到雨天,面条全部在室内烘干。不过小作坊尽量利用山风和阳光,坚信在自然环境中晒干的面条,更为清香。
根据吃货的口味,小店现在还加工挂面、裙带面等,平凡的面条在光影里都很美。
裙带面适合煮汤面,口感又薄又滑,很像馄饨皮子。
而被北方吃货列入面条鄙视链底端的挂面,软件开发公司其实南方吃货还是蛮认可的。
“章溪人家”做面40多年
章水切(盘)面制作技艺海曙区非遗传承人桂亚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学会了做面条技艺。
1980年开始,她自己开家庭作坊,做切面和长面卖给邻居。她做的面条又薄又滑,还不会粘连,于是口口相传,樟村面条店的名气越来越大。
老底子的面条作坊都是长面和切面一起加工。宁波人的饮食习惯是,切面平时家常吃,长面既是长寿面,又是产妇坐月子必吃,属于中高档食材。
长面采用纯手工制作,产量不大,需要预订。长面晾晒过程中,要用筷子把又长又细的面条轻轻分拨开,否则就会粘在一起。这活看上去简单轻松,实际上生手可干不好,也是个“熟”才能生巧的技术工种。
桂妈妈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不停地“挑面”。
桂亚芬做面条的技术早已经传给她的两个儿子。
他们一家人都非常勤劳,每天清早4点多开工,送货、采购,各司其职。很多零零碎碎的活尽量自己做,这样质量更加放心,同时也节省开支。桂妈妈说,做面条不能怕辛苦,不能偷懒,每一步都认真去做,面条肯定很好吃。
生意做大了,小作坊正式注册,名为“宁波市海曙区桂亚芬面条小作坊”,“章溪人家”为商标名。
2018年,小作坊成了章水切(盘)面制作技艺海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桂亚芬为传承人。
作者简介
谢昭艳,1983年到1986年就读于鄞县中学,199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退休前为一枚采写宁波味道的美食记者。
【本文转载于媒体账号(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29a4d6e4b0fc41d6b440a3&modeType=0),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作为本账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