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姐,这个裤子你帮我剪个裤边,明天来拿,我要穿着它跟儿子去香港玩。”在江北区洪塘街道优乐惠孙家菜场,冯阿姨笑着走进“廖大姐裁缝铺”。 廖三莲拿起量衣尺,帮她量裤长、做标记,“你放在这儿,明天上午来拿。” “那我先去买菜啦。”寒暄了几句后,冯阿姨转身到菜场挑选晚餐食材。 菜场里的裁缝铺, 残疾夫妻的新生活 近10平方米的裁缝铺里,放着一台老旧的平缝机、一台拷边机、30多卷各色丝线、1.5米长的工作桌。 45岁的廖三莲梳着高马尾,穿着白色卫衣、黑色长裤,带着一脸笑容跟每一位进店居民聊着天。 她脚踩缝纫机,踩得嗡嗡响,手上利索地给牛仔裤锁边。但起身时,她需双手按着工作台,走路时身子有些不稳,其中一条腿略显吃力。 “我现在好很多了,之前因为小儿麻痹,需要用一只手扶着一条腿,才能走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摔倒。5年前做了手术,走路能解放出来一只手了。”廖三莲笑着说,手里的活儿忙不停。 她的丈夫金锦良,穿着黑白格子衬衣,坐在钢管焊接的特制扶手座椅上,白色棉绳将左小腿的黑色裤子卷起绑牢。 起身走路时,金锦良拿掉中间横着的木座板,座椅便化身为他的四脚拐杖,双手扶着扶手,单腿走路,一走一停,略显吃力。 1998年,廖三莲从湖南老家嫁到宁波洪塘,在庄桥一家制衣厂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 金锦良因7岁时患骨髓炎,腿脚不便,两年前腿疼得厉害,便做了截肢手术。 订外套扣2元一粒、剪裤边普通边5元、剪袖口6元、腰围加大20元……裁缝铺的墙上,修衣价格表上,剪裤边、剪袖口、剪衣长、改腰围、换拉链等项目,明码标价。 “廖大姐的缝补手艺很好,价格也便宜。”“裁缝铺开在菜场里,特别方便。”半个小时内,3、4位居民拿着需要缝补的衣服走进裁缝铺。 当天下单,第二天拿衣,是“廖大姐裁缝铺”的时间表。因为白天要到制衣厂上班,裁缝铺的缝补工作,廖三莲只能在下午5点下班后再做,有时一直做到晚上10点多。 虽然干着两份活儿,工厂、裁缝铺“轮轴转”,生活辛苦,廖三莲心里却很充实,“我有一膀子力气,还有手艺,想多赚点钱,以后还能靠裁缝铺和缝补手艺养老呢。” 忙的时候,裁缝铺每天能接到10单左右的生意,一日收入在50元到100元之间。 “9月份,裁缝铺赚了1500元左右,很开心。加上制衣厂工资两三千,我们两口子一个月收入有4000元呢。”廖三莲乐呵呵地说。 当初的一句“随口问”, 后来的三个“没想到” 今年春节的时候,廖三莲像往年一样,到江畔社区领取节日福利。 她碰到江畔社区副主任、妇联主席金姣华,随口问了一句:“我能找个地方,摆台缝纫机,给居民缝缝补补,补贴点家用吗?” 俩人唠起家常,廖三莲说自己在庄桥一家制衣厂技术科工作,缝缝补补20多年,有点手艺。平时社区居民想缝补衣服、改裤边等,都会找到廖三莲家里,廖阿姨下班后连夜补好,邻里们会看着给些缝补费。 廖三莲的一番话,金姣华放在了心上。春节假期结束后,她就找江畔社区党委书记洪波商量,两人一合计,社区居民常在网格群里询问哪里可以缝补衣服,社区15分钟生活圈确实缺少这么一个生活场景。 “居民有需求,廖阿姨有手艺,这事情很值得做。”洪波说,软件开发公司随即社区妇联干部联合社区负责残联工作的唐亚祥开始找场地,寻找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铺子。 几番现场走访,祥北路旁的优乐惠孙家菜场,刚好有两间店铺空置,廖阿姨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赶到,距离不算远。 但是,菜场内一间近1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租金就近1.8万元,额外还需支付水费电费。这对于廖三莲和金锦良这对残疾人夫妇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考虑到这对夫妻的难处,洪波找到了优乐惠孙家菜场负责人周子君,希望菜场可以免去店铺租金。没想到,周子君爽快地答应了,还承诺水费电费可以打折优惠。 回忆起当初从社区工作人员那里听到这个好消息时,廖三莲连说了三个“没想到”—— “没想到当时我跟社区随口一提,他们竟如此上心。” “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帮我找到了地方。” “我以为就是找个空地、摆台缝纫机就行,没想到他们竟给我找了一间店面,还免房租。” 今年5月初,在社区工作者一番张罗下,“廖大姐裁缝铺”在优乐惠孙家菜场开张了。 以后的日子, 能走得越来越好 每天早上6点30分,廖三莲赶到店铺,一直干到7点30分金锦良来接班后,她再赶去制衣厂上班,5点下班后再赶到裁缝铺。 “廖大姐裁缝铺”,让廖三莲多了一份生计,多了一项收入,也让金锦良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 接待顾客、记录需求,是金锦良的主要工作。 居民将需要缝补的衣物送来,他对接好居民需求,腰长改多长、裤脚改多少、哪里补扣子等等,都写在纸上,贴在塑料袋上,等妻子下午5点下班时,一起交给她,自己再回家给妻子做晚饭。 “没开裁缝铺之前,我每天差不多就是待在家,看看电视。如今在店里,我能干点活儿,见见世面。”金锦良说。 金锦良坐在裁缝铺里,透过玻璃橱窗,观察着菜场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周边菜摊主聊聊家常,跟前来缝补的居民一番沟通,“见识广了,心里敞亮,人也开心了。” 平时,菜场晚上8点关灯关门。廖三莲下午5点半开始缝补,有时要做到晚上10点多,菜场负责人、保安们会贴心地为她“留门”。 “保安晚上会来问问她,等她活儿都做完了,菜场再锁门。”周子君说。 廖三莲说,现在年轻人喜欢手机搜索店铺、下单,她打算研究一下,以后让裁缝铺上线网上平台,为更多居民提供便利。 “虽然我俩走得不稳,走得不快,但是有这么多人帮我们,以后的日子肯定能走得越来越好。”廖大姐笑着说。 在廖大姐裁缝铺旁边,是一家优爱公益驿站,里面放置着非遗布包、各色布偶、盘扣耳环、绒花饰品、编织手提包等。 开锁钥匙插在玻璃柜上,居民可以自行开柜,扫码购买。 这家驿站由洪塘街道妇联、江畔社区和优乐惠孙家菜场共同打造,其中的手工艺品由洪塘街道江畔社区居民、宁波市社会福利院的青少年以及辖区巾帼共富工坊的阿姨们制作,定期更新,为辖区有手工特长的妇女提供新的展示和销售平台。 “社企工坊,益起共富,助力弱势群体再就业、微创业。”洪塘街道江畔社区党委书记洪波说,社区以居民创业需求为导向,共建单位提供闲置场地,社区志愿者排摸社区能人和弱势群体,社区提供创业的平台,通过“五社联动”创新抱团共富发展,创业新思路,将助残助弱的理念推向辖区周边,打造“慈善+社区”公益模式,让公益融入社区生活。 记者 张子琪 通讯员 周旦 张露 文/摄 【本文转载于媒体账号(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228c4ce4b0a698854a0a13&modeType=0),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作为本账号立场。】
|